1.私人的土地或地区。
2.秘密处所。
3.暗中;背地里。
私人的土地或地区。
明 陈继儒 《珍珠船》卷三:“ 李德裕 私地有起草院,院有 精忠亭 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十六回:“当日 寧 荣 二宅,虽有一条小巷界断不通,然亦係私地,并非官道,故可以联络。”
秘密处所。
金 董解元 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六:“那积世的老婆婆,其时暗猜破……问 鶯鶯 更夜如何背游私地,有谁存活?”
暗中;背地里。
唐 元稹 《筝》诗:“ 莫愁 私地爱 王昌 ,夜夜筝声怨隔墙。”《三国志平话》卷中:“ 张本 私地离 徐州 ,入大寨,先説与 曹公 。”
暗中、私底下。
唐.王建〈贻小尼师〉诗:「春晴阶下立,私地弄花枝。」私有的土地。相对于公地而言。如:「这是一块私地,不容侵占。」
私地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sī dì,是指私人的土地或地区;秘密处所;暗中;背地里。
1.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(跟“公”相对):~事。~信。~有。
2.自私(跟“公”相对):~心。大公无~。
3.暗地里;私下:~访。窃窃~语。
4.秘密而不合法的:~货。~盐。~通。
1.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:~球(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)。~心说。
2.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:~质。~壳。
3.地球表面除去海洋、江河、湖泊的部分:陆~。~下。
4.地球表面的土壤:土~。田~。~政。~主。
5.地球上的一个区域:~区。此~。
6.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:~板。~毯。
7.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:~点。目的~。
8.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:易~以处。
9.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:见~。境~。心~。
10.底子:质~。
结构助词,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:慢慢~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