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古代学舍中协助博士讲经的儒生。选择高材者充之。
2.魏晋以后,佛家开讲佛经,一人唱经,一人解释。唱经者称都讲,解释者称法师。
3.谓演兵讲武。
古代学舍中协助博士讲经的儒生。选择高材者充之。
《后汉书·丁鸿传》:“ 鸿 年十三,从 桓荣 受欧阳《尚书》,三年而明章句,善论难,为都讲。”《新唐书·叛臣传·陈少游》:“幼习 老子 、 庄周 书,为崇玄生,诸儒推为都讲。” 清 吴伟业 《题西泠闺咏》之一:“絳纱弟子称都讲,碧玉才人本内家。”参阅 余嘉锡 《论学杂著·都讲》。
魏 晋 以后,佛家开讲佛经,一人唱经,一人解释。唱经者称都讲,解释者称法师。
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 支道林 、 许掾 诸人共在 会稽王 斋头。 支 为法师, 许 为都讲。” 前蜀 贯休 《蜀王入大慈寺听讲》诗:“祗缘 支遁 谈经妙,所以 许询 都讲来。”《敦煌变文集·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》:“都讲闍黎道德高,音律清泠能宛转。”
谓演兵讲武。
《晋书·礼志下》:“古四时讲武,皆於农隙。 汉 西京 承 秦 制,三时不讲,惟十月都讲。”一本作“ 都试 ”。参见“ 都试 ”。
「都讲」是佛教讲经的教职之一;佛教讲经时,担任唱题发问的僧人,称为「都讲」,一般又尊称为「都公」或「都讲闍梨」。魏晋以来,佛教讲经之制,凡开讲某经时,例以一人唱经,一人解释;唱经者谓之都讲,解释者谓之为法师。又一般正式有问难,采问答方式,由都讲发问,法师详加阐释。因此,法师多以精通佛法,能为人师任之。讲经时,法师主要讲解经义,控制全局;都讲则等候法师指示,宣唱经文。梁.慧皎〔高僧传巷四.支遁传〕:「晚出阴山,讲〔维摩诘〕。遁为法师,许恂为都讲。」〔广弘明集卷二十六〕载武帝断酒肉文第四首注:「二十三日旦,光宅寺法云于华林殿前登东向高座为法师,瓦官寺慧明登西向高座为都讲。」法师讲经需有都讲,盖以唱经讲经,肆习各有专门,少有兼长。正式讲经如此,俗讲分工亦如此;敦煌文献的俗讲经文中,明白的显示出:法师的任务为解经说白,都讲则主唱经文,如〔三身押座文〕:「今朝法师说其真,座下听众莫因循。」、「适来都讲所唱经题,云〔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.序品第一〕者」、「都讲闍梨道德高,音律清冷能宛转,好韵宫商申雅调,高着声音唱将来。」。
1.表示总括,除疑问句外,所总括的成分放在“都”前:全家~搞文艺工作。他无论干什么~很带劲儿。
2.跟“是”字合用,说明理由:~是你磨蹭,要不我也不会迟到。~是昨天这场雨,害得我们耽误了一天工。
3.表示“甚至”:你待我比亲姐姐~好。今天一点儿~不冷。一动~不动。
4.表示“已经”:饭~凉了,快吃吧。
1.首都:建~。
2.大城市,也指以盛产某种东西而闻名的城市:~市。通~大邑。瓷~。煤~。
3.旧时某些地区县与乡之间的一级行政区划。
4.姓。
1.说:~故事。
2.解释;论述:~明。~课。这是一本~语法的著作。
3.商量;商谈:~价。~和。
4.讲求;注重:~卫生。~政策。
5.就某方面说:~念书他不行,~干活可是一把手。
6.古又同“斠()(jiào)”。